出品/極點商業評論
5月6日晚19:38分,《大王饒命》作者、閱文白金作家“會說話的肘子”發了一條微博。在這條微博中,他說:“我愿意靜候閱文佳音,并仍相信明日會更勝昨日。”
他是參加當日下午閱文懇談會作者之一。在這條微博和回復中,他幾次用到了一個詞:“開明”——這個詞,是他作為頭部白金大神,對最近備受關注的“作家合同爭議”事件進展解決方式的贊賞。
或許,多年以后,人們會發現,這是網文史上重要的一天。“未來,我們會考慮提供多版本的合同選擇,對授權權限分級,把選擇權交給作家。”閱文集團新任CEO程武說。
這意味著,無論是此前作家簽署的舊合同,還是最近爭議的合同,其實都不是未來作家簽署的最終合同——閱文新管理層就坦承,過去多年來合同中遺留下來的不合理之處,應該也必須修改。“大約1個月內就會出新合同。”
面對這次合同風波意外的爆發,一場懇談會確實不能立即解決所有問題,也難以讓810萬閱文作家全部滿意。但顯然,新管理團隊明確著作人身權歸屬作者,付費模式由作者自由選擇等,凸顯了閱文想要解決問題、找到平臺與作者共贏的誠意和決心重要方式之一。
必須承認的是,在發展20年之后,網文江湖也到了擁抱變化的時刻——盡管新合同細則要在1個月后才出爐,但越來越多的作者和讀者同樣在期望,版權合同作為整個行業都要面對的頑疾,如果能把風波變成一個變革的“渡劫”契機,讓平臺、作者如同魚水關系的雙方,在不斷完善、去除沉疴中“革故鼎新”,去找到平等共贏、相互尊重的方向,中國的“漫威”,才真正成為可能。
這需要時間,更需要耐心。
01被“脅迫” 的大小創作者
▲閱文集團風波幾日
只不過,這個時間和耐心,此前卻沒有給閱文新上任的管理團隊。甚至,風波就像是一場預謀中的突如其來。
4月27日,閱文宣布更換管理團隊,網絡文學的第一代創始人、吳文輝團隊卸甲,騰訊集團副總裁程武帶領新團隊受命上任。
任命并不奇怪。畢竟,盡管騰訊過去數年在泛文娛各垂直領域取得了出色的成績,但想要全面實施“新文創”戰略,進一步融合擁有大量IP的閱文集團是重中之重——“泛文娛”、“新文創”概念提出者,同時對網絡文學非常熟悉的程武走馬上任,與騰訊影業同為一個CEO,可以視為騰訊構建新文創生態的一個“階段性起點”。
程武不會想到,新團隊剛一上任,就“背了好大一口鍋”:4月28日,網上流出閱文的“新政”合約,新合約中有諸如“著作權屬于閱文”、“作者不享受閱文集團福利”等條款,還斷言“收費模式將終結,免費模式將推行”。
風波就此開始,此后盡管閱文平臺幾度辟謠,表示爭議的合同,并非如外界謠傳所言是在2020年4月28日推出的新合同,而是2019年9月啟用,其中新條款也是過去許多舊有條款的補充或延伸,那時仍是吳文輝主政的時代——5月6日的懇談會上,閱文新管理團隊再次重申了這一點,新團隊不可能在4月27日剛接手,就在28日不了解具體情況下推出新合同或任何新動作。
但混亂已充斥于這個已經成長20年的行業,5月4日,就在閱文強調付費戰略不變,表示將在5月6日召開作家懇談會之后1天,號召百萬作者罷工的“5月5日斷更節”,突然在網上流傳開來,把矛頭直接從解決合同中的權益問題,轉向攻擊閱文,打倒閱文。
▲白金大神“愛潛水的烏賊”微博
面對這樣過激的言論,許多正常創作者漸漸感到事情變得不太對勁。
“我在群里說了句,即便對合同有疑慮,要理性溝通,不要亂起哄,更不要攻擊閱文,斷更、更新都是自由選擇。畢竟這么多年來,是因為閱文,才有了如今的網絡文學生態,然后就被大罵是水軍、叛徒。”5月7日,一位要求匿名的網絡作家對“極點商業評論(jdsy2020)”說。
這不是一位網絡作家的疑惑和失望。發聲“我們要相信騰訊”的唐家三少,被痛斥為“背叛者”;在5月5日繼續保持更新的風月,也遭到了綁架式圍攻,憤懣之余只得在微博中發出自己的聲音。
風月的發聲,得到了多位知名大神作家的支持?!锻鯂}》作者、無主之劍就表示,“斷更與否是個人自由,但若要以此為標準,陟罰臧否黨同伐異,逼迫裹挾以壯聲勢,那斗爭又有何意義?”最近兩年爆火的白金作家“愛潛水的烏賊”也表示自己很失望:“我都懷疑這是水軍,還是臥底,專門為搞垮網文而來”。
遺憾的是,在“抵制”的不理智浪潮聲中,這樣的冷靜聲音,卻很快被口水淹沒了下去。
02吳文輝時代的行業積弊
▲在吳文輝時代,版權問題其實就一直存在
無從知道,誰是“斷更節”的提出者,背后有沒有煽風點火者,但客觀而言,風波中爭議的版權問題,不僅是吳文輝主政閱文時代積累下的行業積弊,更是一個商業規則的問題。
但這同樣不是一天就能規定的。“閱文的新合同所謂的苛刻,其實只是老合同的延伸,只是把本來模糊的條款清晰化”??v橫中文網總編邪月稱。
5月7日,“極點商業評論”獲悉的一份《起點標準分成2016·文學作品獨家授權協議》證實了這種說法,其中“3.1規定,乙方將協議作品在全球范圍內的信息網絡傳播權及協議作品電子形式的匯編權、改編權、復制權、翻譯權等其他與協議作品電子形式發布使用相關的著作權財產權利獨家授權予甲方。”“3.6協議則規定,獨家授權期限自簽署之日起至協議作品著作財產權保護期滿之日止。”(也就是所謂死后50年)
這意味著,風波中指出的閱文新合同版權問題,實際上過去多年來一直就存在,其中包括要獨家拿全版權、授予同人作品改編權,報酬計算為凈收益后的50%,只是相比2019版,表述略有調整和部分細化,但其實關鍵的條款和規定卻差不多。
這是整個網文行業大同小異的“行規”。從獲悉的另外兩份其他平臺的協議來看,都規定了要全球獨家全版權,都規定了作家要授予改編權。
“不僅是以上大平臺,像其他平臺也是如此大同小異。大部分網站簽約時都會要求作者給全版權,有一些小網站可以只要電子版權,別的權利都給你,可是這些平臺太小了,沒有流量。”《大唐明月》作者藍云舒說。
不僅是藍云舒,還有多位網文作者承認,“實際上,行業普遍公認閱文機制已算相對友好,流量高、推薦機制相對合理,而且更容易與IP聯動運營,這也是閱文能成為國內最大數字閱讀平臺原因之一”。
其實,版權問題,過去多年來一直是網文作家難過的坎。
比如,從業十多年的閱文白金大神“流浪的蛤蟆”因為合同問題,早期從起點跳槽去了縱橫中文網,后來騰訊收購盛大文學,成立閱文集團后,合同變得相對寬松,他便又回到了起點。在他的回憶中,起初平臺只要兩年的電子版權,后來又要簡繁體的圖書出版發行權,然后逐漸到最后的全部買斷,“網文發展這十幾年,合同是一直都在層層加碼。”
而追溯網文平臺與作者版權糾紛,則最早要到19年前——2001年下半年,藤萍以《鎖琴卷》出道,2004年因為不滿簽約網站花雨的合同,和花雨解約出走。但花雨1年后,以合同條款中“限制筆名”一項為由,授權他人使用“藤萍”這個筆名,代筆出版了后來的《紫極舞》系列書籍。
從這點上說,以程武為首的閱文新管理層,突然成為閱文,甚至全平臺的“背鍋俠”和“接盤俠”,或許是相當冤枉的。
03最寶貴的資產,仍是作家
▲程武如何解決行業沉疴是閱文未來關鍵
外界很難得知,過去幾天,程武的內心世界如何。
不過,作為閱文管理層,程武和他的團隊,顯然必須面對遺留的歷史問題,去主動優化、解決行業沉疴,找到平臺與作者共贏之法——這是新管理團隊能否渡過風波的關鍵,也是閱文和810萬閱文作者未來之路的關鍵,更是關系到騰訊新文創戰略計劃甚至中國網絡文學未來的關鍵。
5月6日的懇談會,就是閱文新管理團隊的一次考試。這份考卷的答案,可以簡化為如下幾點:
1、承諾會修改合同;2.明確作家的著作人身權,以及著作財產權的授權分級,作者自行選擇;3.付費和免費書庫分類規劃,匹配不同的渠道和收益體系,作者自行選擇;4.全勤獎等福利不會取消;5.一個月內推出新版合同。
這其中,有對作者最關心版權問題的回應,也有對舊合同歷史問題的直面回應,以及對免費閱讀、多方權益的逐一回應。根據閱文的說法:“待系列懇談會議和調研結束后,大家會看到具體切實的優化計劃、舉措落地。”
“懇談會給出的答案,是可以接受的,確實把大家最關注的幾個問題都提到了。”在知乎,一位網絡作家也說,某種意義上說,這個結果超出了他的預期。
這恐怕也是“會說話的肘子”,在微博中用“開明”點評懇談會的原因。
而在一位互聯網觀察人士看來,閱文懇談會的溝通結果,其實回答了一個關鍵問題:從“泛文娛”到“新文創”的戰略生態體系打造中,作家的價值何在?
很大程度上,這是合同風波所有爭議的共同擔心。“現在寫文的人太多了,作者本身的價值,是否已不如網站編輯推薦位的價值,甚至不如對IP進行包裝發行的價值了?”一位網絡作家說。
這個擔心,從作家角度來看,無可厚非。長期關注網絡文學發展的出版人路金波就認為,網絡文學平臺大浪淘沙,閱文集團一家獨大,網絡作家擔心自己收入,怕“店大欺客”。
對此,程武和新管理層的回答是:“作家是閱文平臺的根基。”“內容生態不只是閱文的,更是屬于作家的”。
這也是程武最近幾天內,至少第2次重申“作家是閱文根基”理念。這意味著閱文新管理層明確的態度:810萬網絡作家,是閱文最寶貴的資產,才是閱文未來發展的基礎和根本。
客觀來看,這并非一句口號——網絡文學作為商品化程度極高的內容產業,閱文和作者,雖然在利益分配上有所矛盾,但從十多年前起點中文網初之崛起,與流浪的蛤蟆、血紅、唐家三少等網絡作家相輔相成,到如今閱文上擁有810萬百花齊放的網絡作家,作家和平臺之間,近20年來一直是唇齒相依的共同利益體關系。
這個關系可以簡單理解為:數以百萬計的網絡作家及其作品,成就了題材多元、內容優質、讀者眾多的網絡文學平臺,這些平臺才可能有底氣去實施全IP戰略;而網絡文學平臺,則為網絡作家提供了創作激勵、培訓、盜版打擊、版權運營等資源支持,推動著網文的職業化進程,也讓越來越多的網絡作家登上各種富豪榜。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網絡作家,對此坦承:作為一名剛入行不久的新生作家,如果不是平臺編輯對作品進行簽約、推廣,那么自己早就放棄了這條路。“就我個人力量而言,寫得再好,如果沒有平臺,也不可能有太大的影響力。”他說,從這個角度來看,自己也絕不愿意看到平臺和作者走到對立的兩面。
04生態升級背后的革故鼎新
“810萬名作者是一個龐大群體,有白金大神,有頭部作者,有更多的大量中小腰部作者。”5月7日,一位互聯網觀察人士說,程武的新管理團隊,必須考慮到每個圈層的利益,如何在去除沉疴中“革故鼎新”,構建起作者和平臺魚水相歡的機制,對于程武新管理團隊來說,絕非易事。
比如免費閱讀與VIP付費模式之爭,付費模式可以說是過去十多年網絡文學商業價值的放大器,卻又在流量時代逐漸落后;而免費模式則代表了未來的流量、收益、規模,兩種模式各有優劣,外界一種聲音認為這是吳文輝出局的原因,也是合同風波中爭議的一個焦點。
現在,閱文新管理團隊給出的方案是,付費和免費都做,同時會為付費和免費規劃不同的作品內容庫、匹配不同渠道和收益體系。而選擇哪種模式,閱文將主動權交于作家自己。
哪種方式更適合自己呢?誰也不敢肯定。
如同《贅婿》作者,“憤怒的香蕉”此前的明確表態:“免費閱讀致命問題在于沒有盈利的循環,過去十多年,做廣告做植入、選擇各種方法的免費概念一撥一撥的死。然而,如果有了盈利的循環,那我們也是誰也擋不住它的。”
因此,如果還糾結網文作者,未來需要采用哪種收益模式,其實本身沒有太大的價值。而程武為首的閱文新管理團隊,帶給作者更大的價值,也絕非收益模式的選擇。
▲閱文集團2019年業務收入圖
在程武履新后的內部郵件中,程武是這樣明確表示的:將在保持、鞏固既有付費閱讀模式的基礎上,整合閱文旗下多個產品平臺與騰訊豐富的產品平臺和流量優勢,幫助創作者與用戶建立更強的連接紐帶。
建立更強鏈接紐帶的目的,是推動閱文從“目前最大的行業正版數字閱讀和文學IP培育平臺”,向“更強的文學內容生態”升級——這是程武新管理團隊革故鼎新中的關鍵。
為什么要有這個升級?其實和一個IP概念不能承載如今的騰訊“新文創”戰略有關,背后同樣和每個作者息息相關。
必須意識到,伴隨互聯網娛樂加速向動態影視轉向,對閱文來說,僅僅依靠龐大作者資源與讀者基礎,已難以適應時代發展。加上在線閱讀業務本身給文學IP創作者們提供的出路有限,未必能完全激活IP價值,它更需要將版權通過影視、游戲、動漫進一步變現激活,這意味著優秀IP開發成果往往需要不同產業鏈更深度的聯動。
從前幾年的IP產出來看,閱文的IP一直擁有很多想象空間,但缺的是把這些思路,轉變成現實持續輸出的方式方法。
直到程武喜歡在不同場合講的《慶余年》的出現,這是一個典型的騰訊新文創生態協同IP開發案例,它通過影視化出圈達到影響力巔峰,也再度掀起了讀者對原著小說的熱情,推動《慶余年》小說在完結十余年后重登閱文平臺暢銷榜榜首。這些,都顯示出衍生作品反哺原創文學作品的多循環運營模式。
多循環運營模式,是為生態,一端鏈接產業鏈上游的全產業協同能力,一端鏈接IP源頭的作家與作品。
這正是迪士尼和漫威的成功核心所在。
從這個角度來看,或許更能理解,在“更強的文學內容生態”升級中,程武為何一再強調“作家是閱文平臺的根基”——他真正想做的,是以閱文集團的網文為核心,在動漫、游戲及影視劇等領域,展示出不同文創環境“講故事”的高超能力,就像一次帶有“工業化色彩”的產業進化:從文學到IP到生態,兌現所有內容的價值。